作为那些想进行“二次创业”、试图尝试从传统产业向现代高科技行业转移的企业决策者们,一定要从本案例企业的惨痛经历中吸取教训,不要简单地过分迷信股份制和年薪制的功效。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科学、高效的组织形式,年薪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激励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逐步推广和运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股份制及年薪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呢?
某企业实行股份制和年薪制一年后,实际亏损近2300万元
本案例企业的控股股东是一个净资产为5亿元左右的集团性企业。该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物业管理、传统加工业等业务。集团的领导者敏锐地意识到,集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力争营造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集团的领导者果断地做出向高科技产业进军的决策。经过多方努力,该集团将高科技企业定位在上海,并得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60余位从事IT行业研究的博士的技术支撑,最终定位在银行系统的平台结算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上。为确保该企业的高效运做,集团的领导者对该企业的运做模式定位为股份制加年薪制,以期吸引高素质的IT人才加盟到企业中来。具体做法是:集团通过出借资金的方式将资金借给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人员,借此确立了关键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合法股份,该类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近40%;授权关键技术人员招聘技术人员,所聘用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一律实行年薪制,年薪在15至20万元之间,外地人员还一次性支付10至15万元的安家费;为充分调动关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集团不介入该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从中我们不难清晰地看到,该集团试图超脱地以大股东身份分享高科技给其带来的丰厚回报,该集团的领导者的胆量和气度确实令人赞叹。
那么该企业的实际运做效果如何呢?最近,笔者有机会了解到该企业的运做情况。经过一年的实际运做,实际的结果与该集团的预期大相径庭,一年的实际亏损近2300万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经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概括一句话则为:缺乏制衡机制、管理失控、费用开支过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过高且冗员过多;二是,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费用开支没有约束。实际已经面临不追加投资公司运转不下去、追加投资有去无还的境地。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经过认真地分析后,笔者感悟到如下两点:第一,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高额年薪制,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只能助长人们的惰性;第二,股份制作为良好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在科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优势;第三,当自然人不是以“真金白银”投资入股,而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偿债能力被动地从他人那里获取所谓的准“干股”时,并不能激发起这些所谓的股东的自我约束意识。
股份制与年薪制下的财务管理
来源:新励志网
时间:2019-04-28 14:02:45
阅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