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2年初,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曾公开表示,中国民营企业要面对五大难关: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而带来的成本竞争压力,融资环境的局限,市场环境的制约,以及自身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不足。
对于吴敬琏的警告,似乎少有人放在了心里,日理万机的企业家们依然忙碌着他们的忙碌,辛苦着他们的辛苦。转眼3年过去了,中国民营经济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腰包鼓了、脸上笑了、心里踏实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中国富豪的各种排行榜风起云涌,前100位富豪的最低门槛提高了若干倍。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种种风生水起,让一个经济学家的担心似乎成了过眼云烟。
然而,那些被“忽略不计”的细节总是在人们最兴高采烈的时候探出头来,让人猝不及防、大吃一惊:
似乎只是一夜之间,华晨就被政府接管了,荷兰村偃旗息鼓了,农凯集团风光不再了……连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隆也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眼看着上百亿的资产被托管了。
于是舆论又起。关于财富原罪的言论甚嚣尘上,一时之间似乎又回到了“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的左风盛行年代。
于是质疑又至。一位叫郎咸平的香港学者对德隆、格林柯尔等著名民营企业的频频质疑,让人们开始怀疑到底有多少民营企业屁股是干净的。
于是变故又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众多民营企业资金链骤然紧张,无论大老板还是小老板,纷纷收缩投资,惊呼钱不够用了、企业周转不灵了。
除去那些因为偏激和误解而带来的道德层面的评判,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剔去那些无法拿上桌面的“变通之计”,民营企业到底还有多少竞争力可言?如何对中国民营企业进行一种公正的、恰如其分的价值评估?
答案并非显而易见,真理也非有而自明。
于是只能探索。于是只能本着一颗公正之心、功德之心,去在众多案例和数据基础上得出结论,以及事实的推演——在此,我们要深深感谢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他们不辞辛劳做出这样一份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它无疑将为我们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民营企业提供重要佐证。
一个硬币两个方向 中国民营企业再审视
来源:新励志网
时间:2019-04-28 14:05:50
阅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