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宏观调控对企业的要求更高:那些只想凭歪门邪道“捞一票”的企业和不具素质的企业会慢慢死掉,那些有追求、想发展的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从“百米跑”到“马拉松”
2005年的中国经济还是沿着上年走出的新轨道运行:不仅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一些经济界人士评价,中国经济开始从注重赢得“百米赛跑”向力争在“马拉松”竞争中获胜转变。那么,企业的战略决策又要有什么转变呢?
“铁本”启示:如何在调控中发展
回顾2004年的经济形势,铁本事件是不能回避的话题。笔者先后多次到江苏采访铁本事件,当地少数干部向记者表示了他们的委屈和担忧,如“撞在宏观调控的枪口上”、“杀一儆百”。随着宏观调控积极效应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士表示,中国高层对铁本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叫停,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些经济专家说:“铁本事件查处以前,投资过热是叫而不停,铁本事件查处以后,投资过热一叫就停。”
笔者注意到,此轮宏观调控主要源于几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占主导地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以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为代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三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滑坡迹象,2003年粮食总产量降低到8614亿斤;四是滥用土地问题日益突现。“经营城市”的口号在很多地方的发展中演变成经营土地,上年一年占补平衡后,中国还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说,大量占用土地、粗放经营耕地,不仅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也是造成粮食大幅减产的最直接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专家李义平教授说,仔细分析近一两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热潮的背后,就不难发现中国高层对铁本事件叫停以及为钢铁、水泥和电解铝降温是多么及时和必要。就像铁本事件一样,各地兴起的几大行业投资热的背后,恰恰反应了这些项目是建立在廉价的土地资源,牺牲环境资源,损害群众利益的基础上的。就是在很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靠银行贷款堆起来的项目,不少干部还认为都是好项目,有市场需求。此次投资扩张的重要成因,就是地方政府不适当地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体制性过热。
百米跑和马拉松 调控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来源:新励志网
时间:2019-04-28 14:07:24
阅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