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的视野和理念不输西方列强,但并购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还是处于讲故事阶段
过去一年里,中国的海外并购此起彼伏,声势夺人,多少暗合了民族崛起的雄心壮志,似乎至少在并购领域我们可以比肩全球了。一时间,国人高度关注所谓的中国海外并购高潮,热烈追捧。却不顾及本土的后庭洞开,让觊觎几十年的真正国际并购大腕们从容不迫地将我们的银行、证券、重工机械、医药医疗、钢铁、水务等等各种国计民生的企业以不良资产的价格渐次接轨到他们的全球产业链上去了。也许,未来回顾中的2005年,要从中国海外并购年的泡沫中凸现一个本土防线的失守年。
认识我们所处的并购时代,先要确立一个观察的参照体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并购是舶来品,正本清源方可借鉴洋务,而且,才能分辨出我们的国情来。过去一个世纪里,西方的五次并购高潮次第展开,泾渭分明——
以合并同类项为特征的横向并购(1890年-1910年):在规模与效率的基础上孕育出了大批真正的现代产业;
以整合上下游为手段的纵向并购(1920年):在形成垄断与寡头的前提下完成了融通各个产业集群的市场关联,如此,所谓的现代宏观经济才有了运行平台;
以企业家管理能力为中心启动的多元并购(1960年):将不同产业不同产品构成的企业财团推到极致,为发掘企业内在价值而产生下一波重组浪潮准备了前提;
以投资银行家为主导的融资并购(1980年):建立了一套杠杆收购与高收益证券互动的产业洗牌机制,残酷地分解组合企业以适应新产业结构和企业形态的升级;
目前仍在继续的第五次并购高潮被称为战略并购,是在全球的舞台上重新配置生产要素,使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全球资本和全球管理等统统得到整合。
如此这般的并购历史实在是波澜壮阔,令我等后辈心驰神往,恨不得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地在中国这一片刚刚开垦的处女地上操练一番。然而几年下来,高头讲章者居多,花拳秀腿者其次,真刀实枪地操作者寥寥无几,且多有惨痛教训。平心而论,西方市场机制全然不同与我们的计划体制,单靠三招两式的雕虫小技焉能应付本土环境的复杂。何况,并购在中国不过十年的功夫,妾身不分明,却要与计划指令分庭抗礼,个中分量的高低是路人皆知的。为中国的并购状态定位,实在是见仁见智之谈。以笔者观之,不如效法孔老夫子的路数,以道御术,评点本土的并购理念和社会基础。或有心得,也未可知。
2005年:中国海外并购年
来源:新励志网
时间:2019-04-28 14:07:39
阅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