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钢丝的学问
做企业好比走钢丝,一招一式都要服从“平衡”的大局。不过,也正是因为“走钢丝”,“平衡”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平衡”与“向前走”,是企业需要处理好的一对矛盾。
企业信息化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走钢丝的学问”,是K企业组织变革、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建设中悟出的“真经”。
变化无所不在
十年前信息系统开发的做法,与今天大不相同。K企业计算中心做了8年主任的潘先生有这样的体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以前的系统大多是封闭的,现在强调的更多是‘开放’”。
在这里,封闭与开放并非是一种技术上的术语。潘先生讲的是,用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用户总是提出这样的期望:这个系统最好十年、八年不落后。开发人员也默认这种需求,甚至喜欢在开发中做大量“锦上添花”的工作。
现在不同了。用户和开发者都意识到,“满汉全席式”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变化无所不在”,潘先生觉得这是一种理性和务实的态度。
鱼和熊掌要兼得
认识到变化无所不在,并不困难,难的是把握这种“生存环境”。
K公司信息中心3年前做业务流程重组的时候,“步子迈得稍微大了一些”,潘先生回忆说。当时公司上马了包括办公自动化、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等5个子系统。“为了让新系统尽快投入运行,也为了让开发人员和应用人员尽快协调工作,公司对信息中心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人员调配策略。”
所谓“请进来”,就是在信息中心里设立业务人员的岗位,比如预算工程师、成本会计、质量工程师等;所谓“走出去”,则是把信息中心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派驻到K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甚至生产一线。
调整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工作关系、衔接上一度有些混乱,涉及到的有关人员对此并不十分理解。搞计算机的人,认为“失去了用武之地”,搞业务的人觉得“是不是让自己改行”。
走钢丝的学问:悖论中生存
来源:新励志网
时间:2019-05-01 02:19:16
阅读:次